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先进凝固技术中心(简称CAST)主任翟启杰教授继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后,连续第五年入选“冶金工程”专业高被引学者。榜单的建立基于各位学者在学科领域内的科研贡献与创新价值,本次入选体现了国内外同行对CAST团队原创性、前瞻性研究工作的高度肯定。

2000年以来,翟启杰教授带领他组建的CAST团队秉承“源于工程需求,高于工程实践,引领工程发展”的科研理念,坚持面向工程需求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他们提出了基于特征单元热相似性的金属凝固过程热模拟实验方法,解决了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过程实验研究难题;揭示了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过程和组织转变规律,相关成果收入国内外专著和教材;原创脉冲磁致振荡(简称PMO)凝固组织细化和均质化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多家企业,为解决铸坯均匀性这一国际冶金难题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发明碲冶金和镁冶金等原创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多家冶金企业,为我国易切削钢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率先深入研究微量元素在铸造钢铁材料中的作用,开发出微合金强化耐磨钢、耐热钢、高强度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等多种新材料,并成功应用于矿业、冶金、机械、汽车、电力和建材等行业铸件生产,相关技术跻身国际铸造界前列。近年来,在凝固新型功能材料、核材料和钢铁近终形近终性制备技术等领域也取得重要突破。
团队主持完成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近二百项,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20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多项成果收入国内外教材和专著。在金属凝固热模拟、脉冲电流和磁场下凝固、凝固亚稳相钢铁材料和钢的凝固组织等多个领域发表论文和他引居国际前列。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上海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统计来源,数据客观、标准统一。入选该榜单,意味着该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被引总次数处于本学科前列,在该领域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