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招收优秀研究生

创建时间:  2014/09/20  郭远益   浏览次数:   返回

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招收优秀研究生

(本招生启示可在通知通告板块下载)


上海大学及先进凝固技术中心简介

    上海大学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创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其中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和社会学三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含冶金)和工程五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在国际著名的QS排名中上海大学位居大陆高校前12~22位。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由材料工程系、电子信息材料系、高分子材料系、材料研究所和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组成,拥有全职院士4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上海市东方学者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简称CAST)始建于2000年,主要从事金属凝固过程、凝固控制技术和凝固新材料研究,在金属凝固过程热模拟研究、脉冲电流和脉冲磁致振荡凝固细晶技术研究、微纳尺度金属液滴凝固过程研究、亚快速凝固与超性能工程材料研究、定向凝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大块非晶研究、冶金过程碳足迹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前沿。中心坚持"源于工程需求、高于工程实践、引领工程发展"的科研理念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注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生招生鼓励政策
    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诚招国内各高校推免生来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提供以下优惠政策。
1、可申请校长奖、国家奖、宝钢奖、光华奖等奖学金,材料学院还自主设立了SANDVIK励志奖、SSAB创新奖、亮剑奖、日之升奖、肯纳奖、艾伯纳奖等多种院级奖学金,博士生最高可获得5.5万元奖学金,硕士生最高可获得4.5万元奖学金。
2、985高校推免生可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其他院校推免生入学第一年可获得二等及以上学业奖学金。
3、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进入先进凝固技术中心后可自主优先选择导师。
4、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接受跨专业申请。
5、欢迎同学来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实地了解情况,网上申请我校并来参加复试的同学可报销来回路费(按火车票硬座标准)。
6、985和211高校推免生优先推荐硕博连读。
7、在读期间可参加国际交流学习机会一次,还可赴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
8、优秀论文若被国外学术会议接收,可有机会赴国外参加会议,并有机会获得学校一定额度的海外机票资助。
9、可获得一定的科研助研津贴。


导师介绍
    主要指导教师有:翟启杰教授、王刚教授、高玉来教授、付建勋教授、宋长江副教授、郑红星副研究员、李莉娟副教授、李慧改副教授、仲红刚讲师等,研究方向及导师介绍如下:

    翟启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金属凝固过程与控制技术。曾任北京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室主任、铸造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校长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现任先进凝固技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铸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铸造学会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铸铁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世界铸造组织(WFO)黑色金属技术委员会委员,《钢铁》和《钢铁研究学报》(中英文版)等12种学术期刊编委会编委,其中5种期刊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提出了脉冲磁致振荡等10项金属凝固组织细化新技术,开发出离心铸造双金属复合辊圈等9项新产品,申报及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部委和地方科技进步奖5项,有11项技术成果投入应用。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
招生方向: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085204材料工程三(专硕)/080600钢铁冶金
联系方式:Email: qjzhai@shu.edu.cn, Tel.: 021-56331218(O)
个人网址:
http://www.cas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1629&ctl=Detail&mid=40430&Id=82947&SkinSrc=[L]Skins/cast1_1/cast1_1


    王刚,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称号。发表SCI论文90余篇,近5年他引总数约850次。H指数19。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同步辐射研究非晶合金的原位变形行为和低温(液氮温区)结构转变;非晶合金弹-塑性变形行为,特别是宽温度范围内(液氮温区)的弹-塑性变形服役行为;玻璃材料断裂损伤行为,特别是动态裂纹扩展和服役可靠性表征。目前承担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973课题1项。
招生方向:材料学二(080502)
联系方式:Email: g.wang@shu.edu.cn
个人网址:
http://www.cas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1629&ctl=Detail&mid=40433&Id=82949&SkinSrc=[L]Skins/cast1_1/cast1_1


    高玉来,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项、上海市AM基金、Robert Bosch Foundation 德国政府资助基金1项、上海市教委高级访问学者计划1项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2006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2014年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称号。近年来在Nano Energy, Scientific Report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orrosion Science, CrystEngComm, Carbon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80 余篇,论文总被引520 余次。合作申请专利23 项,其中13 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目前担任Corrosion Science, CrystEngComm,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rmochimica Acta, Materials and Design 等23 个英文国际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人。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金属凝固、非晶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
招生方向: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085204材料工程三(专硕)
联系方式:Email: ylgao@shu.edu.cn, Tel.: 021-56332144(O)
个人网址:
http://www.ma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078&ctl=Detail&mid=2755&Id=60869&SkinSrc=[L]Skins/mat_new_con1/mat_new_con1


    付建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钢铁冶金。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博士毕业,台湾成功大学钢铁研究中心博士后;曾担任台湾成功大学副研究教授; 2012年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人才引进计划,2013年4月全职到上海大学工作,现为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目前兼任 ⑴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peer-reviewer; ⑵台湾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顾问;⑶台湾次世代钢产学大联盟计划海外专家;(4)"2011钢铁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两岸联络员。研究领域:⑴钢铁冶炼技术及新品种开发;⑵连铸及仿真技术;⑶低碳钢铁制程及LCA技术。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 2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项;中、英文学术专著各一本。在研项目:⑴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铸坯纵裂机制研究及其数值模拟与热模拟,51474142,2015,1—2018.12; ⑵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3BAE07B00--"钢厂关键界面物质流、能量流协调优化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铸坯红送裂纹机理研究",2013.7-2015.12; ⑶"基于ISO标准的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盘查技术及应用"(东方学者计划);⑷ 青岛钢铁公司: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开发高强塑性非调质伞骨钢。
联系方式: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275信箱日新楼507室(200072);
Tel: 137-0183-7760; Fax:021- 56334017; Email: fujianxun@shu.edu.cn
招生方向: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 085204材料工程三(专硕)/ 080600钢铁冶金个人网址:
http://www.ma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078&ctl=Detail&mid=2755&Id=71139&SkinSrc=[L]Skins/mat_new_con1/mat_new_con1


    宋长江,男,博士,副教授。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大学工作,2007年-2008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和田纳西大学进修半年。主要从事凝固亚稳高性能工程材料、雾化液滴凝固与高性能微细粉体制备、凝固技术与金属新材料等方面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Composite:Part A,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等杂志发表文章70多篇,SCI、EI索引100多次。2009年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原冶金部科技奖)" 一等奖1项,12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并获得"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招生方向: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085204材料工程三(专硕)/080600钢铁冶金
联系方式:Email: riversxiao@shu.edu.cn, riversxiao@163.com,
Tel.: 021-56334045(O)
个人网址:
http://www.cas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1629&ctl=Detail&mid=40433&Id=82952&SkinSrc=[L]Skins/cast1_1/cast1_1


    郑红星,男,博士,副研究员。专业:近期主要集中在高熔点强挥发型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定向凝固过程控制方面。截至目前,已在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项,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基金2项。

招生方向:080502材料学二 /085204材料工程五
联系方式:Email: hxzheng@shu.edu.cn
个人网址:http://blog.lehu.shu.edu.cn/hxzheng


    李莉娟,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场下的材料加工研究。包括脉冲磁场、脉冲电流作用下取向硅钢的再结晶织构演变规律及机理。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宝钢横向课题等7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4项。

招生方向: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一
联系方式:E-mail:neullj@163.com
个人网址:
http://www.cas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1629&ctl=Detail&mid=40433&Id=82951&SkinSrc=[L]Skins/cast1_1/cast1_1


    仲红刚,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连铸坯凝固过程及组织形成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自主研发的国内外唯一的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高真空定向凝固装置、差热分析、微观检测等手段研究铸坯凝固过程及其组织演变。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招生方向: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085204材料工程三(专硕)/080600钢铁冶金
联系方式:Email: hgzhong@shu.edu.cn
个人网址:
http://www.cast.shu.edu.cn/Default.aspx?tabid=21629&ctl=Detail&mid=40433&Id=147663&SkinSrc=[L]Skins/cast1_1/cast1_1

※团队活动


1、国际学术交流



CAST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集体留影

CAST博士生梁建平与参会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CAST硕士生马建宏在国际会议获奖

CAST博士生李慧改在国际会议获奖

CAST海外兼职教授Hardy与CAST研究生交流

CAST翟启杰教授、郑红星副研究员和仲红刚博士访问剑桥大学

高玉来教授与诺贝尔奖得主H. Kroto教授在实验室合影


王刚教授接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来上海大学访问

宋长江副教授与《Fundamentals of solidification》作者Kurz, W.讨论

郑红星副研究员与英国皇家院士H. K. Bhadeshia合影


2、团队集体春游



 

上一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Prof. David StJohn和Dr. Gui Wang来访进行学术交流并参观CAST实验室

下一条:第三届海峡两岸绿色材料绿色制程论坛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