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O标准的钢铁厂二氧化碳盘查技术及应用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创建时间:  2014/02/17  郭远益   浏览次数:   返回

    2014年2月14日, 由上海大学牵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本钢集团北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南昌方大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协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基于ISO标准的钢铁厂二氧化碳盘查技术及应用"顺利通过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的科技成果评价(鉴定)。 

    温室气体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因排放量巨大而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2009年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碳强度要降低17%。钢铁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普遍存在着能源利用率低、污染高、碳排放高的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   

    目前国家对钢铁行业二氧化碳盘查已开始研究,但尚没有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由上海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基于ISO标准的钢铁厂二氧化碳盘查技术",遵循ISO 14000系列相关的规范,针对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盘查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创建了一套既符合国际际准规范,又兼顾我国钢铁行业特点的二氧化碳盘查和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技术开发了钢铁生产二氧化碳盘查软件,获得了国家软件著作权,盘查方法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该技术对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盘查的边界划定、盘查优先顺序的建立、工序界面系数的确定、物料编码体系建立、碳排放系数的选择、数据项的管理、工序碳耗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套碳足迹精细盘查方法。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本钢集团北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南昌方大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并对盘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由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院士、中国金属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沛教授、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春霞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联合国环保署技术顾问苍大强教授、冶金科技发展中心黄世兴教授、中国钢铁协会兰德年教授、中冶京城嘉宇科技杨晓东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技术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技术材料,经质询和讨论等环节,对项目完成单位所做的工作做出了评价。  

    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技术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对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对即将实施的碳税制度、碳交易制度,促进我国钢铁业二氧化碳盘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均有积极意义,方法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在国内钢铁行业具有应用前景。   

                                                       (先进凝固中心(CAST)供稿)

上一条:翟启杰教授访问南昌大学并做“金属凝固过程与细晶技术”学术报告

下一条: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落户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