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凝固中心与青岛钢铁公司联合开发高性能伞骨钢

创建时间:  2013/12/28  郭远益   浏览次数:   返回

 付建勋教授与青岛钢铁公司进行技术交流  

    近日先进凝固中心(CAST)付建勋教授与青岛钢铁公司签署合作开发协议,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开发高性能非调质伞骨钢。   

    微合金非调质钢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符合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素有"绿色钢材"之称。但其由于强度有余而韧性稍显不足,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如何提高微合金钢的塑性、韧性,是目前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都困扰的难题。细化晶粒是目前公认的改善塑性、韧性最有效途径。   

    日本新日铁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最早提出"氧化物冶金"概念,并在90年代利用该理念成功开发出1000Mpa的高韧性非调质钢。目前,新日铁公司已开发出TiN、TiO、Ti2O3(HTUFF工艺)三代氧化物冶金技术。"氧化物冶金"的核心技术是通过优化脱氧制度、合理地控制钢液的成分和凝固过程,进而控制所形成的氧化物的类型、大小、形态及分布,在随后的冷却和轧制过程中通过这些氧化物以及与其复合析出的硫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作为晶内铁素体形核的核心,生成大量晶内铁素体,细化晶粒,达到提高非调质钢韧性的目的。   

    目前国内关于"氧化物冶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夹杂物促进晶内铁素体形核的机制方面,而工艺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付建勋教授在台湾成功大学(NCKU)任教期间,与台湾中国钢铁公司(CSC)开展了合作研究,先后完成了两项相关的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申请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的发明专利。  

    作为雨伞的骨架,横断面呈"U"型的斜向支撑槽型伞骨由于其特有的断面截面形状, 具有高强度、抗弯曲性能好及节省材料的特点。此次双方签署的合作开发协议,意在生产高强度、高塑性含硼、钛非调质伞骨钢,替代国外进口,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物冶金工艺技术。

上一条: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落户我院

下一条:上海大学举行“上大-宝钢不锈钢生产技术研讨会”